close

哇!!這是我1999年所做的一個參觀報告!!
當時第一次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時超興奮的!!

 

 地震學報告      1999/12/29   pm:2:00
第一次來到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
來到中央氣象局一樣感覺很新鮮也很想一探究竟,
到底裡面有啥不一樣的東西要給我們看呢?
一開始進入了一樓會議室看了兩捲錄影帶,重點如下:
    第一捲:地球有剛性以及柔性的一面,
柔性的是底下的軟流圈不停的對流運動,
而剛性的卻在外表,一塊塊的板塊,
而板塊應為柔性的軟流圈對流的作用,
加上一些物理的作用,如重力、摩擦力以及密度的不同,
而產生許多板塊的移動隱沒。地球上有許多的板塊如:
歐亞板塊
美洲板塊
非洲板塊                  地球外部
印度洋板塊
太平洋板塊
南極洲板塊
再加上一些小板塊所組成
    地震規模與地震時所放出的能量有關,
而地震震度與人的感覺建築物及地表破壞的程度有關,
較主觀。
    台灣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地震次數比較多,
60年來,出現許多世界著名的大地震如:
 

年代
位置
代表事件
民國24年
 
新竹—台中
 
3千多人去世,一萬多人受傷,5千戶房子半全倒
民國53年
白河地震
改變關子嶺的溫泉出口
民國75年
 
花蓮大地震
 
海底電纜斷掉,台北中和華洋市場最為嚴

 
    4級至6級以上的地震所產生的情況及災害較嚴重
如1967年的唐山大地震,因為是泥造的房屋,
又加上發生地震后大家都措手不及來不及救援,
應此造成了更多的傷害,而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
應為能量集中的關係,所造成的傷害更大。
    第二捲: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籌備於民國79年1月11日
實驗如下:
                                      三軸向地震模擬震動台
                                      反力牆與強力地板
大型結構實驗               土壤動力實驗
                                      材料實驗
                                      感應校正實驗
 
                                      宜蘭大型實體建築物
現地觀測實驗               強地動觀測
                                      微動量測
                                      現地監測
 
     三軸向地震模擬震動台為邊長各5公尺的建築鋼架,
其上可載重約50公噸的重物,主要為測試隔震材料的隔震效果。
具6個自由度的方向運動
    反力牆與強力地板是底下有96空氣彈簧及80組阻尼器
以及一隔非常渾厚的反力質塊,
而地面上為6、8、12、15公尺的空心反力牆用來作混凝土抗壓實驗
 
P&A:
1                        
6個自由度為水平兩個方向再加上垂直方向,以及以這三個      
      方向的轉動
2                        
空心反力牆中為何是空心且有隔板,是因為要保持元建築物有足夠的鋼度
3     
上述實驗中期動力來源是借用電來來啟動所謂吃油的油壓機
      因為油壓是能夠產生瞬間較大的動力
4.                   
尺度比例縮小時,力也必須同比例縮小
5.                   
隔震裝置是設在基礎處或著各層樓中,
為了要所受的作用力減小,向8字型的設計
結論:
     這次去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真是收穫良多,
但是可惜沒能碰見他們的實驗,不知道到底是如何情況,
但是這畢竟讓我對所謂地震工程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夠真正測的地震,
或著發明了更好的隔震措施,讓傷亡減到最低。





~~~~~所以其實國內也有再研究關於地震工程的部份
有鑒於大地震造成的傷害
台灣人口密度密集
如果真的來一個8以上的地震
這該怎麼辦呢??
真的是有勞各位學長姊及老師的努力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呼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