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潮汐發生的原因
    發生潮汐的原動力稱為引潮力 (Tidal generating force),此力之產生乃因地面所受日、月的引力和地球公轉所生的離心力不相平衡之故,但實際上各地潮汐之發生,規模之大小,因地而異。如美國之蘇必略湖面積甚大,潮差僅數寸,而同緯度的芬地灣大潮可達十五點四公尺,足見潮汐是源自大洋。

    潮汐的升降亦和氣候有關,如氣壓風雨及海水密度等,都可使潮汐發生變化,不過其中除風暴海潮外,一般影響較小,不易分辨,當氣壓高時,海面略向下降,氣壓低時,略向上升。風吹海面,形成水流,若風的方向與海岸成直角,往往可使海岸水平面升高,尤以海灣內最明顯。

二、潮差變化的原因
(1) 和太陰的盈虧有關:
當太陽、月球及地球三者同在一條直線上的時候,它們吸引的效果彼此加起來,可使地球發生特別的高潮,稱為大潮 (Spring tides)。世界上最高的大潮便是發生在日蝕及月蝕。當月亮與地球的連線,及太陽與地球的連線互成直角時,在太陽的方向可引起低潮 (Low tide),而在月亮的方向則引起高潮 (High tides)。此時因太陽與月亮的引力彼此牽制,由此潮水一般都比較低,故名為小潮 (Neap tides) 



(2) 和地球與月亮的距離有關:
太陽雖然與月亮一起對地球同時吸引,而且太陽的體積大過月亮與地球之和的數千倍,但是因為它和地球的距離 (9300萬哩),比之月球 (24萬哩)要遠400倍,因此,實際上太陽對地球的引力,僅相當於月球之五分之一。換言之,月球對潮汐的影響力,要比太陽為大。
三.潮汐之型態
   各地區因地形等原因,海水流動受其影響,因而使潮汐型態不盡相同,大致可分為下列四種:
1.            半日潮(Semidiurnal Tides
大致上每一潮汐日有兩次高潮與兩次低潮,故其週期約為半日,但兩次高潮之潮高並不相同。
2.            日潮(Diurnal Tides
有些地區每一潮汐日僅有一次高潮與一次低潮。
3.            混合潮(Mixed)
此種形式大致上每日亦有兩次高潮與退潮,但兩高潮之潮差相差甚大,或兩次低潮的潮差相差甚大。且有時高潮有兩個最高點,潮高幾乎相同,而兩高點之間又有稍低之潮(但非低潮),或低潮有兩個最低點』而其間隔著一稍高之潮(並非高潮),此種形態,又稱雙潮。此外,在同一月份內,各地區之潮汐,因月球繞地球且各位置不同,而有顯著變化。

以下是竹圍觀測站在民國84年6月至12月的潮汐資料:




以上圖為每小時每天的平均潮汐高度差:
由以上潮汐的資料表可知:
1.         竹圍地區為混合潮。
2.         有兩次高潮兩次低潮。
3.         最高潮的位置大部分在白天或午夜12時時左右。
4.         最低潮的位置大部分在午後凌晨3-4時左右
5.         最低潮的位置從右邊到左邊
6.         最高潮的位置從兩邊到中間
7.         高低潮間相差約6小時
○海洋潮汐的複雜性
  海洋朝汐的複雜性,有四方面的原因。如下:
一、            海洋潮汐現象有明顯的周期性。除了半太陰日和半朔望月這兩個周期,還有月球和太陽的赤緯和距離的變化,也是海洋潮汐的因素。其中月球的赤緯直接造成以太陰日為周期的「日潮不等」現象。所謂日潮不等是指一日以內的兩次高潮之間的差異。具體的日潮不等現象,因月球赤緯而不同。月球赤緯有多種周期性的變化。因此,日潮不等的周期性是海洋潮汐中極其複雜的問題。
二、            除天文因素外,海洋潮汐還有氣象因素和水文因素。天文因素是周期性的,可以預先推算。氣象因素是指氣流情況,其中暴潮是颱風來臨時,由於氣壓降低使海水面上升,同時因強風吹向海岸,使海岸水位堆積產生異常上升現象。水流因素是指水流情況。二者都是非周期性的。只有在做好天氣預報和水情預報的基礎上才可以預告。
三、            海洋潮汐還有地文因素,也就是海盆因素,包括海水深度和海盆形狀等。潮汐現象大體上存在於一切海域,但是,特別顯著的潮汐只發生在沿海。天文潮汐有各種不同的周期,其中同海盆條件特別適應的就表現得特別明顯。
四、            海水本身具有一定的黏性,存在著內摩擦。在海水的運動過程中,海水也有一定摩擦作用。因此,一日間的高潮一般都落後於月球的上中天和下中天的時刻。其數值稱高潮間隔,它因地點而不同。
以上所述,限於海洋潮汐。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每天會有兩次滿潮兩次高潮,潮時每天會延遲50分鐘左右。但這種觀念在純半日潮的地區才適用。而台灣沿海都是屬於混合潮的區域。台灣西部沿海半日潮較顯著,所以一天會有兩次滿潮、兩次乾潮。而基隆和高雄則是以全日潮為主的混合潮,上述觀念在基隆和高雄並不適用。
四、迴轉流
 
迴轉流:潮流的方向,隨時間變化而逐漸轉換,作一週期性的迴轉運動者稱為迴轉流 (Rotary Current),此種潮流均發生於近海,在北半球作順時針方向迴轉;南半球作逆時針方向迴轉。其週期與潮汐的週期相合。有迴轉流的區域,本無所謂漲潮流與落潮流,但當流速變換時,海面也有相當的升降。
如民國84年農曆8月7日各地的潮位變化:
由下圖可知:台灣西岸
1.潮汐高低潮大約都同時
2.只有潮差顯著的不同
3.尤其在台中一帶的潮差最大
4.但是高雄的潮差時間和其他較不同
            台灣東岸
1.潮差較西岸小



 

下圖即可顯示潮差的大小:
由下圖更可以知道:
1.西岸的潮差比東岸大
2.據這兩張圖得知在某個時段潮水會從兩旁,流入台灣海峽,而再某個時段又會往太平洋流去,
 

 

一、          結論:
   潮汐對我們的影響是不可忽略的,除了去游泳釣魚以外,坐船旅行,漁撈,也都需要注意的,多多研究和我們息息相關的事,才不愧於是海科系的我們。
二、          參考資料:
航海氣象及海洋學  包世中.蔡源二.吳錦鑾  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海洋物理學概論  殷富著     國立編譯館出版    
地球科學概論 余祖孟 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民國81年7月初版一刷
                                         民國83年11月初版二刷
中國的海洋   陳民本  發行─中央文物出版社 民國71年11月出版
             陳汝勤  印刷─裕台公司中華印
                          刷廠
地球科學精華 戚啟勳  季風出版社有限公司   民國65年8月出版
                                          民國67年8月再版
海洋        岩下光男 自然科學文化事業公   民國68年4月再版
                     司出版部
84年潮汐紀錄表       中央氣象局
中央氣象局 潮汐知多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呼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