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forum.gamebase.com.tw/content.jspl=2002&no=38012&cno=380120002&sno
=67636301&rc=2&lock=0&top=0&p1=1

以下也是我在基地看到的
內容是這樣的:

⊙第一個故事 
一九九七年十一月,由於陳進興和高天民兩人四處強暴殺人,全島都人心惶惶。突然,民眾報案,在北投看見高天民,大批警察趕過去,但是被高天民發現,從馬路旁邊縱身躍入下面的小溪和竹林,等警察想辦法追下去,已經失去他的蹤影。電視馬上播出一大批警察搜山的畫面,我正在朋友家作客。「狗屁警察,人家高天民一下就跳下去了,警察不敢跳,不要臉!」朋友的太太咬著牙罵。 
「可不是嗎?」我笑問,問:
「可是如果今天那警察是你丈夫,你怎麼說?」 
她怔了一下,笑起來:「要是我丈夫呀!
我就打電話叫他別逞強!快回家!」 

第二個......略

⊙第三個故事 
 去水果攤買水果。 老闆不在,一個十歲左右的小孩看店。 
「小弟弟,你看這兩種梨,哪個比較好?」我問那小孩。 
「右邊這個!」他想都沒想,就指了指。 
剛說完,老闆進來了,跟我打個招呼,我又問一次:「老闆啊!你看我該買哪一種梨?」 「當然左邊這個!」他也想都沒想,就指了指。 
我笑了:「可是剛才小弟弟告訴我右邊的比較好耶!」 
「幹!」他突然打了小孩一巴掌:
「這是劉伯伯,好朋友,要說實話!」 
 
*********************** 
好!故事說完了,你說這裡面,誰是好人?誰是壞人?誰對?誰錯? 
人性就是這樣,常沒有絕對的對與錯。 
如同名作曲家王洛賓說的﹍﹍別人為你拍照,他的鏡頭偏右,拍出來,你就是「左派」;一下子他的鏡頭偏左,拍出照片,你又成了「右派」。 
焚化爐一定要建!核電廠一定要蓋!你很客觀,講得一點也沒錯。但是跟著發現你家旁邊在整地。 
打聽之下,大驚失色。當天,你的說法就有了改變;隔週,抗議的隊伍裡就有了你。 
你跟第一個故事裡的太太有什麼不同呢? 
看到電視裡災民的影片,你會落淚;捐款專線的字幕出現,你趕快抄下,然後撥通、捐錢。你去打禪七、去佈道會、去清修、去告解。問題是,隔天早上,你走進辦公室,該爭的、該吵的、嫉妒的、貪婪的。你改變了多少? 

*************************************************************** 
至於第三個故事。 
如果你是我,你相信那孩子,還是相信那老闆?無論你相信誰,都是可悲的! 
相信孩子,你會為孩子悲,因為他說實話還要被揍,而且父親當著他的面撒謊。相信父親,你也要為孩子悲。 
為什麼小小年紀,就學會了撒謊?是學會了撒謊?是誰教他的? 
問題是,當我們教育小孩的時候,是不是正犯同樣的錯?梁啟超在他的家書裡寫得很好﹍﹍﹍﹍﹍ 
「其實我們大家都是在不斷再生的循環之中。我們誰也不知道自己一生中要經過幾次天堂和幾次地獄。」可不是嗎?何必等死後去天堂和地獄? 
如果有天堂和地獄,我們應該說:「在活著的時候,心裡常有天堂的人,死後也可能上天堂;在有生之年心裡常有鬼的人,死後也可能下地獄。」 
我們其實在今生就不斷在心裡掙扎。住在地獄,想著天堂;又住在天堂,想著地獄;更進一步是自己住在天堂,卻把別人推入地獄。 
***************  
我在研究所的一個教授,很會算命。 
有一天,他坦白說:「唉呀!我哪裡會算命,只是懂得人性啊!我只要把一個人拉到一邊,小聲對他說『我看你的相,就知道你太熱心,結果不但沒好報,還總是因為說話太直,得罪了人。你的朋友都虧欠你....』」那教授得意的問:「換做是你,我對你這麼說,你是不是也要猛拍一下大腿,說『是啊!您真是說的太準了!』這就是人嘛!」對!這就是人,總覺得別人欠自己的。人人都這麼感覺,所以反過來想,就成了「我們總是欠別人的。」 
*****************  
值得您深思的好文章有一群小朋友在外面玩,而那個地方有兩條鐵軌,一條還在使用,一條已經停用,只有一個小朋友選擇在停用的鐵軌上玩,其他的小朋友全都在仍在使用的鐵軌上玩,很不巧的,火車來了(而且理所當然的往上面有很多小孩的,仍在使用的鐵軌上行駛)而你正站在鐵軌的切換器旁,因此你能讓火車轉往停用的鐵軌這樣的話你就可以救了大多數的小朋友,但是那名在停用鐵軌上的小朋友將被犧牲,你會怎麼辦?據說大多數人會選擇救多一些的人,換句話說,犧牲那名在停用鐵軌上玩的小孩....但是這又引出另一個問題,那一名選擇停用鐵軌的小孩顯然是做出正確決定,脫離了他的朋友而選擇了安全的地方,而他的朋友們則是無知的選擇在不該玩耍的地方玩,為什麼做出正確抉擇的人要為了大多數人的無知而犧牲呢?

感謝大家把他看完,我看完之後,我或許也認同著他的看法,大家都會如此,但是如何在人際上找到一個平衡點,的確是我們所以要做的一個課題,一件事沒有所謂絕對正確或絕對錯誤,只有所謂你覺得好與不好而已,對我來說,

第一個故事,我承認,我也會如此,畢竟是自己的親人,所以這就牽扯到一件事,那就是所謂-------將心比心------是的,別人也是人生父母'養的,有必要這樣嗎?
第三個故事,我覺得這就是大人世界和小孩子不一樣的地方,我不會認為是哪一方的錯,因為身為小孩子,很直接的說出真實的東西,是正常的,而這也是我們所要學習的;身為大人,自己一定有所要面對的困難和挑戰,因為種種事件,而讓他變成這樣,我也認為是合理的,因為我親身碰過很多事,但這也是值得我們去深思的
如果是自己,或許我就會想,這樣子是好的嗎~~對得起自己嗎,如果換做自己被騙也心甘情願嗎
如果自己是客人,或許我就會想,我並不是他,但是他說不定不是故意的,是有苦衷的,大不了就不要去買吧

而該作者的評論,大家看看吧,說不定你會想到解決好方法

 

以上文章來自於網路間的文章蒐集而轉錄過來的,因為網路上沒有註明作者是誰,如果有侵權的地方,煩請留言告訴我,我會立即處理該篇文章,還請大家多多包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呼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