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想要讓事業成功、國家富強,「用人」無疑是很重要的關鍵。然而,光是懂得用好人仍然不夠,「用壞人」也是必須善用的法則。因此,善用「內外之分」的用人藝術,不但不用擔心事業與組織被壞人所佔據,反而能加強內部、牽制敵人,進而達到成功的目標。


有一位企業家曾經沾沾自喜地說:「領導是一種藝術,是一種用人的藝術;一個卓越的領導者不僅能用好人,更要會用壞人。公司裡有些事情屬檯面上的好事、有些則屬檯面下的壞事; 因此好人、壞人都要用,用好人作好事,用壞人作壞事,就好像白天有太陽,晚上有月亮一樣。所以我公司裡有1/4的好人、1/4的壞人、1/2的人不好不壞。」過了一年後,這位企業家明顯消瘦不少,公司也倒閉了,幸好他本人沒事,不過卻一肚子牢騷和怨氣。原來他公司裡的那些壞人利用職務之便,勾結外人將公司的資產掏空,幸好靠他公司裡1/4的好人拚命挽救,才得以免除龐大的債務與官司糾纏。受到這次的教訓,他認為他過去的用人觀念是錯誤的,用人只能用好人,壞人絕對不能用。

 然而,其實好人、壞人都可以用,問題是要知道用在什麼地方。以下介紹幾個戰國策的案例,並說明用好人與用壞人的法則為何。

案例一》周文王的用人藝術

商朝紂王在位時,聽說周文王有一塊非常珍貴的玉版,於是派膠鬲前往索取,周文王沒有給他;隨後紂王又派費仲來索取,文王就將玉版給了他,讓他順利回去覆命。這是因為膠鬲是賢人,而費仲則是奸邪之人,周文王不願賢人在商紂王之前得志,反而希望費仲能受商紂王重用,以惑亂其心。因此,周文王於渭水之濱起用姜子牙,尊為太公望,並拜他為軍師,這是懂得任用賢人(好人);把珍貴的玉版給予費仲,是希望他能助紂為虐,這是善於用惡人(壞人)。

老子說:「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知大迷,是謂要妙。」這句話的意思是,對內不懂得尊重賢人,對外又不知道愛惜惡人,此領導者看似聰明,其實是個大迷糊;因此懂得尊賢「自用」,又能協助惡人「他用」(使惡人受寵愛以造成敵方內部的混亂),才是最高的用人藝術。

案例二》楚王問范環

根據史記之記載,甘茂曾侍奉過秦惠王、武王、昭王,官至左丞相。因遭向壽讒言,逃到齊國。齊國任命他做上卿,派他出使楚國。這時秦昭王似有悔意,因此請楚懷王將甘茂送回秦國,欲予重用。

此時,楚懷王問范環(楚國大臣):「寡人想推薦一個人給秦國當宰相,賢卿認為誰最合適?」

 范環回答:「臣不知道。」楚懷王又說:「你看我推薦甘茂如何?」范環回答:「不可以。」楚懷王問:「為什麼?」

范環回答:「甘茂的老師史舉,這個人既苛刻又沒修養,甘茂卻能將他侍奉得順順當當。秦惠王聰明、秦武王明察,而張儀又是個喜歡說壞話的臣子,甘茂與他們共事相處這麼久,曾擔任過十幾種的官職而沒有犯過,由此可知甘茂真的是個賢人;可是我們絕不能讓他再回去做秦國的宰相,因為秦有賢相非楚之利。國君是否還記得,過去您曾推薦召滑去越國任官,致使越國發生內亂,因此我們有機會將越國的句章(會稽地區)併入楚國這件事。國君能夠將我們楚國國土擴張到江東之地,完全是因為越國混亂而楚國太平所致,國君難道忘了嗎?

 國君如果真的想給秦國推薦丞相,臣認為向壽是最合適的人選,因為向壽是宣太后(秦昭王母親)的親戚,從小就跟秦昭王在一起,同乘一輛車,長大後被封為上卿,甚至穿著秦昭王的衣服處理事務,嘴上含著香草,手上把玩著玉環,貴氣十足,一直受到秦王信任,而且還是甘茂的政敵。用他擔任宰相的話,甘茂就沒有機會回到秦國,秦國政事必亂,如此對楚國才有利啊!」

案例三》楚威王戰勝於徐州

戰國時期,田嬰(孟嘗君的父親)擔任齊國宰相,促成齊宣王與魏襄王相會,對外互相稱王並合謀侵楚,因而惹惱了楚威王,並將此事歸罪於田嬰。

 楚威王於西元前333年出兵伐齊,在徐州戰勝了齊國,於是要求齊國必須放逐田嬰才願談和撤兵,田嬰心裡因此不安。此時張丑對楚威王說:「大王能夠在徐州戰勝齊國,那是齊國未重用田盼的緣故。田盼對齊國有功並深受軍民同袍的支持,但是田嬰與田盼的關係並不好,因此才派申縛率軍與楚軍作戰。申縛這個人,不論是朝中大臣或一般軍民都不支持他,所以大王才有機會戰勝齊國。田嬰一旦被放逐,田盼必定受到齊王的重用,齊國必將重整旗鼓與大王交戰,到那時反而對大王不利。」楚威王認為這話很有道理,於是不再堅持放逐田嬰之要求。

案例四》秦王謂甘茂

秦王對左丞相甘茂說:「楚國派來的使者有很多既健談又善辯,每當寡人與之議論時,往往陷於詞窮、講不過他們的窘態,這該如何因應呢?」甘茂回答:「請不必為此擔憂,以後楚國派來的使者凡是屬雄辯之士,請國君對於他們所談之事一律不予聽從,因此可使之無功而返; 至於那些較為懦弱的使者,國君就儘量同意他們的看法,滿其所願。因此懦弱的使者就會被楚國重用,雄辯的使者反而不被重用。國君因此就能將他們制服了。」

案例五》仲尼相魯,景公患之

齊景公聽說孔子(字仲尼)在魯國擔任宰相時,道不拾遺,心裡有些憂慮,就對晏子說:「鄰國有聖人,是敵國的憂患。如今孔子在魯國當宰相,怎麼辦?」晏子回答說:「請國君不要憂愁。魯定公淫亂不是個賢君,而孔子卻是個聖明的宰相。我們可以贈送女樂給魯定公,使他驕縱迷惑,國君私下對孔子表示尊重,並暗示歡迎他擔任齊國的宰相。魯定公喜愛女樂,一定怠荒政事,孔子必然強力勸諫,勸諫不被採納時,就會想到齊國而不肖於侍奉魯定公。當他辭掉宰相來到齊國時,國君千萬不要接納他。讓他跟魯國斷絕關係又失去齊國的依靠,此時他就會遭受到困窘並對政治失去興趣。」

 此後孔子果真離開魯國,在齊國待了一年未受齊景公任用,最後只好黯然離開齊國,遊歷他國並受困於陳、蔡之間。在未受他國重用的情況下,孔子感嘆地說:「道不行,乘桴浮於海。」最後只好返回故鄉教書編寫教案,後來雖然成就了他的教育事業,卻始終無法為魯國出力。

案例六》鄭桓公襲鄶

鄭桓公打算襲擊鄶國,因此事先清查鄶國的良臣、英雄、賢士等人的姓名及相關資料,並為他們捏造一些官爵及封賞田地的資料,刻在竹簡上並灑上一些牛、羊的血假作盟誓過的樣子,埋在某個神壇地下。

隨後派人不經意地洩露給鄶國的姦佞臣子,鄶國的君主發現這些事證後,以為國內這些人要作亂,便把這些良臣、英雄、賢士通通殺掉。鄭桓公得知鄶國國君中計後,立即出兵襲擊鄶國,很快就把鄶國併吞了。

個案評論:「用人法則」應有「內外之分」

以上六個案例雖然在背景及人物角色上有所不同,但是所採行的佈局方式則如出一轍。《韓非子˙內儲說下》將這種計謀稱之為「敵國廢置(或廟攻)」,也就是說敵國總是希望廢置對方的賢良之士,對姦佞不肖者則愛護有加並鼎力相助以亂其國政,領導者應及早認清這種手法,以免在用人方面受制於敵對者。

 針對「敵國廢置」的陰謀,領導者可以參照比對上述各個案例的方式,在組織內部加以防範,另以刺探和偵測的方式收集組織外部(敵方)的資料與情報相互印證。總之,領導者在用人時必須了解所謂「用人法則」應有「內外之分」。

 法則(一):在組織內部用人一定要先考核人員的品德
一,只能用好人;二,壞人不能用;三,好人做好事,事情必定成功;四,好人做壞事,壞事變好事,事情一定不會失敗。

 法則(二):在組織外部(敵方)用人也一定要先調查人員的品行
一,不能讓好人有事可做;二,不能讓壞人沒事可做;三,壞人做壞事,事情必定失敗;四,壞人做好事,好事變壞事,事情一定不會成功。

(作者為東方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前所長、台灣連鎖加盟促進會學術顧問)

撰文:劉原超

報導兩岸賺錢商機、開店經營與創業致富的成功捷徑,提供最真實、最豐富的創業資訊,為您降低失敗的風險˙提高創業成功率,更讓您擁有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創業搶鮮誌網址:www.myway168.com.tw 

~~~~~~~~~~~~~~~~~~~~~~~~~~~~~~~~~~~~~~~~~~~~~~~~~~~~~~~~~~~
本來看了覺得是一篇好的文章
沒想到
感覺心機好像太重了些
對內用好人
對外用壞人
這是這一篇的法則
不過
看來我不太適合去欺負別人
那就好好的用好人吧!!
在我要管理人的時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呼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