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
想一想
最近正在為了要搬家的事情打算
想
今天整理了一些書
希望搬家的時候
不要帶太多書過去
很重
想
轉貼的文章
都是我讀過的
因為我有加眉批
和感想
- Apr 28 Fri 2006 22:53
95-04-28 想
- Apr 27 Thu 2006 22:48
(轉貼)要做,就興高采烈的做
要做,就興高采烈的做
--張怡筠
去除「被迫害妄想症」
摘自《你是職場MVP》,時報出版
先來問你一個問題。 已經過了下班時間好一會兒了,你好不容易才忙完手上的工作,正匆匆收拾好東西快步離開,要趕去赴另一半的電影院約會。一腳已經踏出辦公室大門,卻在此時聽見上司高聲喊你,要你留下來加班,幫忙處理一份緊急文件。這時你會怎麼反應?
(1)面有難色,跟主管致歉,說自己已經另有要事,不能留下。
(2)考慮一下後,語帶無奈的說:「好吧!」並垮著一張臉留下。
(3)微笑地回答:「沒問題,我很樂意能幫上忙。」並開心地開始工作。
你的答案是什麼呢?
在這個公事私事有所衝突的當下,如何回應,不但呈現出你我的工作態度,更影響著自己的表現成果。
如果每次都選(1),那麼恐怕很難讓自己成為值得信賴的工作夥伴,在面試時高聲保證自己既負責又敬業的支票,當然也就難以兌現。
那麼想選(2)嗎?心中是想去看電影的,可是也不敢得罪上司,只好被迫留下,心不甘情不願的加班,誰叫我得工作賺錢,必須乖乖聽話呢?
嗯,乍聽之下這個念頭挺有道理的,對吧?你一定也常在辦公室裡聽到周遭的人這樣的「被迫說」:
*「好羨慕別人可以出國流浪,但真不幸,我必須得工作賺錢。」
- Apr 27 Thu 2006 21:18
(轉貼)建立你的自信心
建立你的自信心
--邱文仁
摘自《做個職場大紅人》,聯合文學出版
什麼是自信心?自信心就是「自己相信自己可以做到」的一種氣質。如果你沒有自信心,別人又如何相信你能做到呢?自然也不會給你機會了。
在這個高度競爭的商業社會裡,沒有自信心等於沒有競爭力。沒有自信心的人找工作時,連面試都很難通過,即使僥幸進入職場,表現也會畏畏縮縮,讓周圍的人無法信賴。
在職場上無法散發光芒的人,除了「缺乏方向感」以外,缺乏自信心也是一個很嚴重的原因。缺乏自信心,同時也缺乏勇氣,也就無法在工作中感受到挑戰的興奮,以及克服困難的快樂。
缺乏自信心有原因
這幾年來的不景氣,我很明顯的感覺到,許多初入職場的年輕人嚴重缺乏自信。造成沒有自信心的原因當然有很多。一是容易進大學又容易畢業,學習得不紮實、專業不夠的狀況,讓就業的第一關就困難重重。即使勉強找到工作,薪水及工作環境也和預期的狀況相差很多。
年輕人缺乏自信心,當然不只是外在景氣差的原因。時代的快速變遷,就業市場「工作內容」的劇烈變化、讓人難以掌握,也是重要的原因。當自己的才能無法對應就業市場的「工作內容」時,就不知道自己到底有什麼用,當然也不會有自信心。
有意識的努力增加自信
你可能不相信,年輕時的我,也曾是一個「沒有自信」的人。當時的我很心急,也很不快樂。歷經這幾年「有意識的努力」,我才慢慢增加了自信。
為何會沒有自信?主因是我在大學時代,的確沒有好好努力!讀書馬馬虎虎,也缺乏社團的歷練。沒有努力的過程,是不可能找到自己的優點的。當我出社會時,空有文憑,卻不知道自己可以在哪裡發揮,沒有施力的方向,徒增恐慌與疑懼,平白浪費時間。
幸好,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多年後找到我的「著力點」之後,不斷的努力,漸漸有了成果後,自信心才漸
漸累積,好的機會才隨之而來。
因此,我會建議上班族得按步就班,幫助自己建立自信:
- Apr 27 Thu 2006 19:15
(轉貼)決定生命品質的不是八九,而是一二
決定生命品質的不是八九,而是一二
朋友買來紙筆硯台,請我題幾個字讓它掛在新居客廳補壁。
這使我感到有些為難,因為我自知字寫的不好看,何況已經有很多年沒寫書法了。
朋友說:「怕什麼?掛你的字我感到很光榮,我都不怕了,你怕什麼?」
我便在朋友面前展紙、磨墨,寫了四個字「常想一二」。
朋友說:「這是什麼意思?」
我說:「意思是說我字寫的不好,你看到這幅字,請多多包含,多想一、二件我的好處,就原諒我了。」
看到我玩笑的態度,朋友說:「講正經的,到底是什麼意思?」
『俗語說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我們生命裡面不如意的事占了決大部份,
因此,活著本身是痛苦的。但扣除八、九成的不如意,至少還有一、二成是如意的、快樂的、辛慰的事情,我們如果要過快樂人生,就要常想那一、二成好事,
這樣就會感到慶幸、懂的珍惜,不致被八九成的不如意所打倒了。」
朋友聽了,非常歡喜,抱著「常想一二」回家了。
幾個月之後,他來探視我,又來向我求字,說是:
「每天在辦公室裡勞累受氣,一回家之後看見那幅『常想一二』就很開心,
- Apr 27 Thu 2006 19:07
95-04-27 開始寫日記
以前有寫日記的習慣
但是每次都是斷斷續續的
回頭翻了一些自己寫的日記
其實有些感覺
有些回憶
也有些想法
可能會不一樣
我想把日記本翻一翻
再重新寫在我的blog裡
並且
附上我的最新的想法
而我也希望開始寫日記
日記
可以成為日後的回憶
也可以成為療傷止痛的地方
- Apr 26 Wed 2006 22:13
(轉貼)培養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y)
如此才能美化咱們 IQ 不足之問題..... ^_^!!!
核心能力是一種可以比別人做的更專業,更完美的能力,
做時會讓你眼睛發亮的事)
(還有黑幼龍沒說到的學習力與適應力)
大部分會發生在自己的興趣上或是有熱情的事情。
如此才能臻至完美!讓人家無法追!無法模仿。
這就是獨特性!
培養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y) 黑幼龍
在這個不景氣的失業年代,哪一種人受到的打擊最小?
我相信一定是那些具備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y)的人。
什麼是核心能力呢?不是指法律、會記、電機等專業知識,
而是指溝通能力、領導能力(leadership)和團隊合作能力(team work)。
這些核心能力是不論任何行業都需要的能力。
尤其在企業裁員時,更是衡量留人的標準。
像在中鋼,做生產的人可以改作業務,做業務的可以去作品管,
生產的廠長也可以調去做公共關係處長,雖說隔行如隔山,
其實專業部份是可以在短時間學習養成的,
而溝通協調、領導等核心能力,卻需要長期培養。
康柏電腦董事長何薇玲當年在美國矽谷工作時,
有一天,總經理告訴她,另一個部門出缺一個經理,但沒有派遣她過去。
何薇玲覺得不公平,總經理交代的工作,她都已圓滿達成,
而且比別人認真努力,為什麼派別人卻不派她?
總經理說,因為那個工作需要做很多溝通,
但平常只看到她一個人埋頭苦幹做事,很少跟別人溝通,所以不能派她去。
最近,我在一本美國雜誌上看到一個例子,
一位美國高科技公司員工被裁員後強烈反彈,
我比別人認真工作,不遲到、不早退,但為什麼先裁掉我?」,
對方回答,「就是因為你只做好我們交代的工作,
開會時很少看到你發表意見,沒有發揮領導力。
將來我們一個人要當兩、三個人用,只能留下擁有更多能力的人」。
哈佛大學心裡學博士、「EQ」作者丹尼爾‧高曼曾經說過,
「一個人的成功,EQ(情緒智商)佔80%的關鍵,IQ(專業能力)只佔20%」。
像現在不景氣,很多企業要把兩個部門裁併成一個部門,
想想,哪種人才會被留下來?這句話就是最好的印證。
多投資增進自己的核心能力
我一直很鼓勵不論是初出校門的社會新鮮人,或是工作多年的人,
要多投資一點時間在培養EQ這些核心能力。
以前在學校,為了多拼一點分數,經常「開夜車」、甚至作弊,
可是去應徵工作時,沒有人會問你總平均成績是幾分,
工作10年後,也沒有人會對你從哪裡畢業感興趣。
我們應該把對自己的投資,包括投資時間、精力或金錢,
調整,要多投資在溝通、領導和團隊合作等核心能力的進步上。
像我的姪女黑若蘭,她在UCLA快畢業時,
就去應徵KPMG會計師事務所的工作,
她在學校功課不是特別好,但她在面談時提到自己受過卡內基訓練,
讓對方很感興趣,問她為什麼去受訓?
她回答,「因為我將來要做的會計工作是一種服務業,
而跟客戶溝通的品質很重要」,沒想到後來對方真的錄取她了。
畢業後,她計畫先去歐洲旅行幾個月再上班,
那時美國正值不景氣的年代,想不到對方也答應了。
兩個月前,中時萬象人力網針對高科技產業做了一項調查,
發現企業晉用新進人員的條件中,與人相處態度」
(理直氣和)是用人最重要的關鍵。經營人脈要從平常做起
如果我們要保護自己不被裁員,建立很好的人脈關係很重要。
景氣好的時候,人脈往往不被重視。
一般人的生活就是天天上、下班,下了班就窩在家裡,
偶而看場電影或跑跑步,除了工作,都不認得其他人,
就像作家吳娟瑜說的,把人生最寶貴的晚上7點到9點都浪費在家裡。
這樣很危險,萬一工作丟了、公司關門了,都只能一個人面對。
在國外,教會組內的兄弟都會彼此伸出援手;
在台灣,有些人參加社團,像在青商會擔任義工,彼此互相幫忙,
這不是施捨,而是一種「雙贏」。經營人脈關係真的很重要。
------------------------------------------------------------------------
花時間思考--這是智慧的根源
花時間工作--這是成功的代價
花時間助人--這是快樂的泉源
花時間閱讀--這是知識的基礎
花時間去笑--這是去除煩憂的妙藥
花時間健身--這是財富與生命的保障
花時間沉思--這是淨化心靈,身心合一的捷徑
花時間娛樂--這是享受人生,永保青春的祕方
花時間愛人--這是生命最動人的樂章
花時間計畫--這是如何有時間做前九件事的要訣
人生猶如一本書
愚蠢的人將它草草翻過,
聰明的人卻會將它細細閱讀。
為什麼呢?
因為聰明的人知道,只能讀一次。
我的感想~~~
- Apr 24 Mon 2006 21:07
(轉貼)學習打敗仗
學習打敗仗 黃龍杰
前一陣子最熱門的影劇新聞是,歌唱界大哥余天之子參加歌唱比賽,遭到評審無情「毒舌」,疑似精神崩潰。消息一出,輿論曾相當同情當事人,對評審有所質疑,認為綜藝節目公開傷人,此風實不可長。但一兩個月後,有些網路上的電子郵件,卻也開始對心理受創的當事人傳出不滿之聲。這些自由流傳,作者不詳的文章,開始批評、挖苦當事人抗壓力不足,是典型新一代的「草莓族」。也有些批評波及了當事人家長,認為他們過度保護孩子,甚至「敲鑼打鼓」地邀媒體到家裏報導,作風可議。
誰是誰非,見仁見智,但面對人生的打擊,如何加強挫折容忍力(resistance)和復原力(resilience),避免心理創傷的後遺症,確實是心理學上極為重要的課題。
美國心理學家Barbara Dohrenwend認為,一般在壓力之下,人多少會出現身體、心理、行為三方面的反應。(公開遭到批評、貶抑或譏刺,誰能無動於衷?即使擺酷裝作不在乎,又何嘗不是一種行為反應?)不過,事過境遷,大概會走向以下三種結局。
恢復正常----大多數情況下,當事人會恢復正常,不會留下持久的負面身心改變。
心智成長----危機就是轉機,當事人反而學會了新的適應技能或態度,心理韌性增加了,下一次更能應付裕如,從容以對。
心身病態----身、心、行為反應太強烈,或持續太久,達到生理疾患、精神疾患、或性格疾患的程度,甚至有傷害別人或自己的危險。
受挫的人會走向哪一種結果,變數很多,我個人認為,似乎不宜武斷地單一歸咎當事人性格太脆弱,或家庭保護過度。以兒童和青少年而言,壓力會不會導致心理創傷或病態,牽涉到以下幾個方面:
該壓力的客觀特性
該壓力對當事人主觀的意義
當事人的個別特質(自信、智力、氣質、經驗、年紀、性別等)
當事人的外在支持系統(家庭保護、正面模範、社區資源等)
單以當事人的個別特質而言,包括從小有沒有受過重大心理創傷,而被這次事件影響「舊傷復發」,都是心理治療師或精神科醫師在評估時應該重視的資訊。在深入了解當事人的內在心態和外在系統之前,旁觀者如果基於成見,率爾投射批判的眼光,反而容易對當事人和其家庭造成二度傷害。
- Apr 24 Mon 2006 20:52
(轉貼)真理有時不是眼前所見 ,要旁觀才會清楚
真理有時不是眼前所見 ,要旁觀才會清楚
有一對情侶,男的非常懦弱,做什麼事情之前都讓女友先試。女友對此十分不滿。
有一次,兩人出海,返航時,颶風將小艇摧毀,幸虧女友抓住了一塊木板才保住了兩人的性命。
女友問男友:"你怕嗎?"
男友從懷中掏出一把水果刀,說:怕,但有鯊魚來,我就用這個對付它。
女友只是搖頭苦笑。
不久,一艘貨輪發現了他們,正當他們欣喜若狂時,一群鯊魚出現了,女友大叫:
我們一起用力游,會沒事的!男友卻突然用力將女友推進海裡,獨自趴著木板朝貨輪游去,
並喊道:"這次我先試!"
女友驚呆了,望著男友的背影,感到非常絕望。鯊魚正在靠近,可是對女友
- Apr 23 Sun 2006 22:29
(轉貼)你懂得傾聽嗎~~
傾聽的力量
本篇文章摘自:商業周刊第 945 期
作者:鄭呈皇
《財星》五百大企業,七○%的企業設有傾聽的訓練課程。幹部懂傾聽,就能加官晉爵;主管懂傾聽,甚至能讓企業成功不墜。然而,究竟要如何傾聽,才能聽出競爭力呢?
你懂得聽嗎?請先試著回答以下兩個問題:一、我寧可聽具體明確的事,也不想聽不切實際的話,二、別人講話時,我會想若有機會我要說什麼?
如果你兩題的答案都是「Yes!」,你,現在還不懂得傾聽。根據卡內基訓練統計,七○%的人都是不及格的傾聽者,但傾聽,卻是現在職場上最容易被忽視的競爭力。《哈佛商業評論》指出,「聽」是我們未使用的潛能,亟待開發,《財星》五百大企業,七○%的企業設有傾聽的訓練課程。幹部懂傾聽,就能加官晉爵;主管懂傾聽,甚至能讓企業成功不墜。然而,究竟要如何傾聽,才能聽出競爭力呢?
過去一季,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在兩場演講中,反覆提到一個課題:「聽」。
這兩場演講對象都是青年學子。
第一場的主題為「人生的成功之道」。在中信金控董事長辜濂松與張忠謀的對談會上,張忠謀回憶青年時期的人生領悟,人生成功的秘訣就是「聽」,而且「聽」往往比「說」重要,要「懂得聽,且聽得懂」。
- Apr 23 Sun 2006 21:49
(轉貼)夢想
本篇文章摘自:商業周刊第 949 期
作者:李盈穎
每個人,心中都有夢想。你的夢想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新的一年,設定你的夢想,寫下你的方法,開始圓夢!
每個人,心中都有夢想。有的是人生大夢,是終其一生要達到的境界,通常與事業、志業有關。像29歲的葉繡華,從一個撿馬糞的女孩,到擁有馬場;34歲的李芸嬋,從月薪兩萬的買便當助理,到新銳女導演……。
有的是生活小夢,在事業之外,渴望追尋人生的平衡。像律師羅明通,循著當年達爾文的南美航行路線再走一遍;台灣惠普董事長何薇玲,每週不間斷的練習聲樂……。
他們為了讓夢想成真,有計畫、有系統、有紀律的實踐。不過,像他們這樣努力圓夢的人並不多。根據美國最新調查顯示,只有15%的人有達成夢想的步驟。換言之,85%的人都只是在「做夢」。
- Apr 23 Sun 2006 20:54
(轉貼)寂寞成了流行病毒
她 ,三十六歲,是個老師,每天下課回家後,就把自己關在房間裡面。 未婚的她,買了一幢二十年貸款的公寓,準備臨老時有個安身之處。
他,三十五歲,是銀行的高級主管,每天工作十二個小時,
往往是最後一個離開辦公室的人。
有一個正在交往中的女朋友,但感情很淡,
全心放在工作上,有心理準備女友可能提分手。
對於愛情與婚姻,他們都有所期望,可是,
年復一年,卻始終找不到結婚的對象和理由。
或者工作太忙、或者個性使然,親密關係似乎遠離了生命的重心。
但是,擁有親密關係,就不寂寞嗎?
她,三十一歲,是自由工作者,結婚多年,
- Apr 23 Sun 2006 20:40
(轉貼)成熟人格四部曲
成熟人格四部曲
成熟人格第一步:尊重、自省
什麼叫做「尊重」?事實上,一個人受到尊重與否,應該是出於自身的感受,而非來自於他人加諸於己的影響,如果因為別人不尊重我們、看不起我們,就放棄自己的立場採信他人,喪失對於自我自尊的維護,我認為,那其實是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己不尊敬自己,是自己默許他人踐踏你的自尊而已。
過去,印度聖雄甘地曾說過一句名言:「沒有人能將你的自尊拿走,除非是你自己交出來。」(They can not take away yourself respect if we do not give it to them.);美國總統羅斯福也說過:「除非你同意,否則沒有人可以傷害你。」(No one can hurt you without your consent.)
所以,當別人不尊重我們、看不起我們的時候,並不需要即刻反駁或認同,應該先檢討自己:為什麼讓人家看不起?為什麼不受別人尊重?能夠懂得自省,如古代曾子擁有「吾日三省吾身」的美德,自然能在不斷反省下,不斷的提昇、進步,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現在。
成熟人格第二步:體悟
如果我們能懂得反省自己,必能成功跨越出成熟人格的第一步,但是在自省的過程中,如果發現是自己的問題造成對方的不尊重,就必須設法自我改變,否則就是自省功夫做的不夠徹底;又如果當別人指責自己,但經過反省後發現,問題不是出於自己而在於他人,那自然就毋需在意,用不著放置心上。
想想,若真是自己的問題,是否該感謝對方給自己一個改正的機會呢?若自己並沒有不對的地方,那又何須在意別人對你的侮辱呢?一旦想通了,心境自然如釋重負,這就所謂的「悟」(Paradigm Shift),亦即願意將想法改變,同時改變思考問題的角度,看事情的方向不一樣了,自得體悟。
- Apr 23 Sun 2006 19:37
(轉貼)人的一生追求什麼
人的一生追求什麼
有一個美國商人坐在墨西哥海邊一個小漁村的碼頭上,看著一個墨西哥漁夫划著一艘小船靠岸。
小船上有好幾尾大黃鰭鮪魚,這個美國商人對墨西哥漁夫能抓這麼高檔的魚恭維了一番,還問要多少時間才能抓這麼多?
墨西哥漁夫說,才一會兒功夫就抓到了。
美國人再問,你為甚麼不待久一點,好多抓一些魚?
墨西哥漁夫覺得不以為然:這些魚已經足夠我一家人生活所需啦!
美國人又問:那麼你一天剩下那麼多時間都在幹甚麼?
墨西哥漁夫解釋:我呀?我每天睡到自然醒,出海抓幾條魚,回來後跟孩子們玩一玩,再跟老婆睡個午覺,黃昏時晃到村子裡喝點小酒,跟哥兒們玩玩吉他,我的日子可過得充滿又忙碌呢!
美國人不以為然,幫他出主意,他說:我是美國哈佛大學企管碩士,我倒是可以幫你忙!你應該每天多花一些時間去抓魚,到時候你就有錢去買條大一點的船。
自然你就可以抓更多魚,在買更多漁船。然後你就可以擁有一個漁船隊。
到時候你就不必把魚賣給魚販子,而是直接賣給加工廠。然後你可以自己開一家罐頭工廠。如此你就可以控制整個生產、加工處理和行銷。
然後你可以離開這個小漁村,搬到墨西哥城,再搬到洛杉磯,最後到紐約。
- Apr 23 Sun 2006 17:46
(轉貼)生命在等待中消失
『等到我學業完成以後,我定要好好地放鬆自己。』
『等到我生意上了軌道以後,我定要出國旅行,到處遊玩,開開眼界。』
『等到我賺了錢以後,我定要好好地孝敬父母,讓他們過上好日子。』
『等到我買了房子以後,我就會停下忙碌的腳步,好好享受人生。』
『等到我孩子結了婚以後,我就可以安心打牌,毋需再顧慮那麼多。』
等到‥‥‥等到‥‥‥我們總是這樣對自己說,
也總是這樣把享受人生寄托在遙不可知的未來。
似乎我們所有的生命,都消耗在等待上。
曾有這麼兩個年青人,一位是中國人,另一位是美國人。
他們同在某個大城市的一家公司上班,職位相同,薪金相同,
- Apr 22 Sat 2006 22:02
(轉貼)如何自動成為千萬富翁
每賺一塊錢都要保證先付錢給自己
大多數的人領到薪水時,第一個動作就是付帳單,如果付清後還有餘錢,就把錢存起來。也就是說,把錢先付給別人,最後才付給自己。要在這樣的遊戲中走在前頭,就要把順序顛倒過來,先為自己留些錢,然後才去付帳單。
每個月從薪水裡拿出10%,在沒看沒花掉這些錢之前,就先把它們存進儲蓄帳戶。
許多公司都提供了公司退休金計畫。如果想多存些錢,還可以額外提撥一點錢。
存錢買自己的房子
關鍵是,要乾淨俐落地擁有房子,也就是說,要盡快付清所有貸款。當許多人都在公寓的裝潢上砸錢時,我們應該儘可能注意自己的開銷和儲蓄情況。有許多人是在小東西上花掉大筆錢。
要在理財上走在前頭,並非意味著要過得窮兮兮或苦哈哈,而是要注意小東西: 一些戒掉就能讓人變得更寬裕的消費小習慣。
對某些人來說,主要的『小東西』是香菸,如果不繼續在香菸上浪費錢,兩年內就能夠存到一棟房子的頭期款,同時還可以挽救健康。
如果用『拿鐵因子』概念解釋,就是不要每天早上花錢買咖啡喝,而要把錢用於投資。
或許,也可以叫它『不花冤枉錢因子』。如果每天節省幾塊錢,最後就可以省下一棟房子的錢。如果租房子住,會一直做窮鬼,別人將一直賺我們的錢。如果自己買房子,終究能讓自己變得富有。
早日付清貸款的訣竅
付貸款時不是每月一次付清款項,而是把這筆款項分成兩半,每兩週就付一次。你如果堅持這種辦法,到年底時就會發現自己不痛不癢地額外付清了一筆錢。
- Apr 22 Sat 2006 20:26
(轉貼)把身分證放內衣裡
有位朋友在搭國內班機時,碰到了生死存亡的緊急狀況。
快降落時,飛機遇到了亂流,不斷上下震盪,桌上的刀叉都飛到天花板上,像亂箭一樣的掉下來。
整個飛機上的乘客都尖叫嘶嚷,尖叫了十分鐘後,飛機的狀況還是很糟,剛剛尖叫的人,已經叫到聲嘶力竭,飛機上有個和尚,開始念起經來。
這時,有宗教信仰的人也開始仿效他,機艙裡充滿各式各樣禱告和念經的聲音,然而,飛機的震盪幅度卻有增無減。
經念完了,全部的人都陷入沉默的寂靜中,有位老先生以沉穩的聲音打破寂靜,說:「現在,還是請大家把身分證放進內衣裡吧!」
全機愕然。
他解釋:「這樣,萬一發生了什麼事,人家才認得出你是誰,家人才找得到你。」
所有的乘客都默默的照做了。
所幸飛機並沒有失事,在降落前恢復了平穩,呆若木雞的乘客,在驚嚇中聽到了起落架觸地的聲音。
飛機雖然平安降落,大家還失魂落魄,一直到回到家中,推門的那一剎那,她才感覺到胸罩裡有個硬硬的東西:身分證!
- Apr 21 Fri 2006 22:19
(轉貼)同理心
同理心可以說是人際相處最重要的元素。對別人不會有同理心的人,往往會讓人覺得粗心、不體貼、自私。對別人有同理心的人,往往會讓人覺得很窩心、親近、關懷。
第一、猜別人的感受
第二、把你所猜到的講出來
舉例來說,當別人跟你說:「我家的小狗死了!」他的心情是什麼?是難過、悲傷。你可以怎麼同理他呢?你可以說:「我想你一定很難過」。這就是同理心的表現了。
當對方說:「我爸媽又在吵著要離婚了」,你猜測他的心情是煩、沒有安全感,你就可以說「我想這樣的情況一定讓你覺得很煩,也會很沒有安全感」。同理別人往往可以讓別人有一種窩心的感覺,因為他會覺得你已經猜到他內心的感受,你是瞭解他的。
當彼此在爭吵的時候,要同理別人就更困難了。因為當我們爭吵的時候,我們的情緒激動、講話尖銳,根本顧不得同理別人的感受。當對方說:「我覺得你真的很自私」的時候,我們很習慣的就會反擊說:「那你呢?你就不自私嗎?」但是當你用這種方式來回應對方的時候,你們的溝通往往就會變成一種互相攻擊的情況。如果你運用同理心,你猜他的感受是生氣,而你說:「我想你蠻生氣的,因為你覺得我很自私」。接著你可以講:「但是我很想知道,為什麼你會覺得我自私呢?我到底做了那些事情讓你覺得我很自私?」這就是良好溝通的開始了。你不反擊,你同理了對方的感受,並且平靜的詢問對方生氣的理由,這樣的溝通已經成功了一半。
- Apr 21 Fri 2006 02:06
解析自己(1)
-
何謂解析自己
曾經為了了解真正的自己
跑遍所有西洋星座的網頁
和中國紫微斗數~~八字
整理他所說的特性
優點和缺點
曾經花費一段時間去整理
希望能多認識一下自己
- Apr 19 Wed 2006 21:34
(轉貼)客服的七種層級
客服的七種層級
初級客服
客戶來電劈頭大罵:「你娘咧!」
客服員: 「嗚...........」(哭泣聲)
中級客服
客戶來電劈頭大罵:「你娘咧!」
客服員:「這位先生請息怒,有什麼可以為您服務的嗎?」
高級客服
客戶來電劈頭大罵:「你娘咧!」
客服員:「家母身體很好,謝謝您的關心。」
專業客服
客戶來電劈頭大罵:「你娘咧!」
客服員:「家母身體很好,謝謝您的關心。那....你娘咧?」
- Apr 19 Wed 2006 20:09
(轉貼)提升人脈競爭力八大Tips
提升人脈競爭力八大Tips
守信、被利用的價值、分享、多曝光、創意與細心、助人、好奇心與同理心
建立了自信與溝通能力以後,提升人脈競爭力的know-how還有哪些呢?
建立守信用的形象
花旗銀行商人銀行處暨企業金融處處長韓蔚廷說,「說到做到」是他最希望自己在別人眼中的樣子,也是他一直以來奉行的信念。
五十一年次的韓蔚廷,如今在花旗銀行裡的地位僅次於總經理陳聖德,正因為他「絕不過度承諾(overpromise)」,不管是朋友、同事或客戶,都因此而信任他。
五十一年次的美商摩根大通集團(JP Morgan Chase & Co.)台灣區負責人郭明鑑有一次在接受記者訪問的過程中,當被問到「專業與人際關係到底哪一個比較重要」時,他沉思了許久回答︰「沒有專業,你的人際關係都是空的。但是,在專業裡,有一條是最難的,就是信任,而這也是人際關係的基石。」
「如何建立一個讓人信任的形象,是讓人脈競爭力可以產生正向循環的關鍵。如果一個人講的話,每次都要打七、八折,那麼,更多的人脈,只是帶來更多的負面效應罷了。」韓蔚廷說。
增加自己被利用的價值
「一切都是假的,靠自己是真的」「人緣也是靠自己。自己是個半調子,哪裡來的朋友?」這一句話引自高陽的《胡雪巖》,相當貼切的描寫拓展人脈的秘訣。
楊燿宇就是個例子。因為他有投資方面的知識,周遭的人都想問他明牌,他又對此點善加利用,自然可以建立一個廣大的人脈網絡。他認為︰「引起別人心中的渴望,就可以為自己建立一個人脈大磁場。」
杜英宗也說,人脈的最高境界就是互利,而非單方面的遊說(lobby)。「你對別人可以提供什麼價值?什麼不同的觀點?如果你只是一個應聲蟲,或只著眼於自己的利益,嘴巴一開,對方就知道你想要什麼,」他說,「你對人一分好,對方自然會泉湧以報。」就是所謂的「得道多助」。
樂於與別人分享
不管是資訊、金錢利益或工作機會,懂得分享的人,最終往往可以獲得更多,因為,朋友願意與他在一起,機會也越多。但「賺錢機會非常多,一個人無法把所有的錢賺走。」益登總經理曾禹旖常這樣對屬下說。